南开大学教学学术论坛第八期报告会成功举办

发布者:教务处发布时间:2021-02-01浏览次数:588

(通讯员:严铁毅129日,为进一步贯彻《南开大学一流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19-2021年)》文件精神,深入开展研究性教学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分享教学团队的研究性教学成果和教学经验,推进研究性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实施和落地,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和南开大学研究性教学校级教研团队联合举办了南开大学教学学术论坛第八期报告会。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教研项目特邀指导专家、2020年科研反哺教学项目负责人、研究性教学校级教研团队(以下简称教研团队)成员和兄弟高校协作成员、学院部分专业教师,以及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燕山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等高校专家和专业教师共计50余人参加会议。报告会由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胡军主持。

报告阶段,南开大学研究性教学团队负责人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张伟刚教授做题为基于P-MASE 模型的研究性教学设计与实施题报告。该报告分为4个部分:(1)P-MASE模型简介,包括研究性教学概念定义、P-MASE模型的构建要点和价值研究性教学体系和育人模式(2)研究性教学的设计包括研究性教学的类型和方法、教学方案的设计、P-MASE模型应用“五步教学法”、研究性教学的手段与工具研发、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方式等(3)典型教学案例分享,以《理论力学》课程的“有心运动的轨道稳定性问题”、《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的“热力学函数关系式记忆问题”和《光纤光学》课程弯曲光波导传输问题为例,详细阐述了实施五步教学法”的设计思路和具体过程(4)总结及下一步工作,指出了高校教学面临的“四重四轻”现象,即“重知识讲解、轻方法传授”,“重技能培训、轻思辨训练”,“重科研成果、轻教学投入”,“重专业建设,轻学科交叉”,提出了扭转该现象及破解难题的思路和方法。

点评阶段,教学学术论坛邀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于肇贤教授、天津理工大学马秀荣教授和燕山大学王明利副院长作为点评专家发表意见专家们认为张伟刚教授的专题报告具有观点新颖,理论系统案例生动,操作性特点,其内容和方法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指导意义。报告中的P-MASE模型及理论具有创新性,科研实践与教学理论有机结合的成果。在研究性教学的探索应用方面,南开大学走在了全国高校的前列,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该教学团队提出的研究性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值得借鉴、应用和推广。同时,建议在此基础上P-MASE模型理论,进一步研发适用于文理工等多学科、多专业的研究性教学手段与工具,并在不同类型的课程中进一步应用推广。

在研讨阶段,参会教师P-MASE模型及理论的改进和完善、研究性教学在文理工等学科中的具体应用、研究性教学因素在教学环节中的融入、研究性教学在不同环节的目标科学评价研究性教学促进学习自觉性提高研究性教学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等议题纷纷发言,建言献策,并表示通过聆听报告,对研究性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从中找到了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切入点。报告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胡军书记总结性发言,代表学校和教研团队对参会校内外专家、专业教师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教学工作需要长期投入,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张伟刚教授报告中展示的P-MASE模型理论提供了一个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基本模式,大家可以在此基础上借鉴拓展结合报告中的典型案例应用于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类型课程教学之中。教学团队将安排文科研究性教学课程案例报告会,有效促进多学科、多专业的交叉融合,进一步拓展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应用。我们通过组织教学学术论坛专题报告会,集思广益,凝聚共识,促进了高校研究性教学的不断探索和应用,也为举办2021年全国高校研究性教学创新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打下了良好基础